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

[活動日誌] 2012愛的告白(國中親子營)

愛的告白(國中親子營)
2012/07/13-07/16慈濟大學暑期快樂健康營—國中親子梯
課程:愛的存款
地點:2A127
攝影者:鄧榮貴、蔡麗瑜、鍾曉葉
撰文者:王雪珠 


有愛要大聲談;大家熟悉的一篇網路文章”目送”。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翁樹澍副教授,在二個小時的課程,將中國人保守性融合西方人的把握當下表達愛,用輕鬆方式讓大家愉悅的把愛儲存。家長與孩子一個一個輪流念完文章,簡單的方式達到專注的閱讀。

◎一種被愛的感覺

代表第六小隊的鎮丞分享自己的心得,從整篇文章中,讓他體悟行善行孝不能等,不要與文章作者一樣,對父親來不及表達的愛,一生中幾次只能無奈的目送最後漸漸消失的影像。真愛是無條件,鎮丞的媽媽素玲,在愛的告白中,分享在九二一的時候,第一個念頭只想到保護三個月的鎮丞,身體伏在鎮丞上,而她的先生就服在她身上,那就是一種被愛的感覺。


愛的語言

愛的語言,具備多種條件,身體的接觸、肯定的言詞、適度的讚美、珍惜相處、精心禮物、服務的行動…等。在這一堂課,翁副教授傳遞給父母一個訊息,你的孩子不是屬於你,父母與孩子只是一種緣分。培養彼此的默契,就是一種最好的溝通。

鼓勵具有引導的功能,如果肯定的語言,讓的語言,讓對方感受是愛有條件的,那肯定的語言就會是一種危機。珍惜相處,要給予孩子全部的注意力,身體情緒的同在,關愛的眼神與肢體接觸,分享孩子的思想與感情,可以從家庭中,一起洗車,一起打球,一起輕鬆的完成同一件事等。當父母放下工作,專注地陪伴孩子時,傳遞給孩子的訊息是:你很重要、我喜歡和你在一起、精心對談是培養道德、價值觀的時間…。

我們常會有送禮物給家人的機會,禮物可以是愛的象徵,但是禮物也可以變成一種危機,禮物不可以是一種報償、過度的昂貴、甚至過多、未經大腦的選擇、有較勁的意味、賄賂、取代其他的愛的語言。


愛的告白

服務的行動,不要把服務當作操作孩子的方式。中國人的含蓄,不敢大方表達對家人愛的告白,一段某大學製播的短片,試驗用手機,無預警的打給你的父母或長輩或兄弟姊妹、朋友、同學,電話的那一頭有溫馨的回應,也有驚訝不知所措的驚愕之語,全場笑成一片。

看完短片,翁副教授請大家把握當下,愛要勇敢大聲說出來。就在當下實際的去親身體驗,親子彼此手拉手,眼對眼,把內心像說的話,透過紙筆,最後再用語言肢體去傳遞愛的訊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